查看原文
其他

浙师七年,十万次快门拍出首部延时大片!创作400首诗歌表白母校!可,他真的是位理科小哥哥!| 在浙师,你也能

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2021-03-15

还记得19年元旦巨献

浙师风光大片《浙里时光》吗?

一经推出便在浙师人的朋友圈刷屏

4.3万的播放量 数百条留言

唤起了无数人对浙师的思念

还没返校的小伙伴 许久未返校的校友

有没有格外想念浙师呢?

炎炎夏季 

通过三分钟精简版《浙师时光》

看看美丽的浙师风景养养眼吧



短短几分钟的视频

将所有浙师人的记忆都拉回校园

每一帧都是我们最熟悉的风景



“游览”浙师的同时,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在好奇

一个怎样的人才会把浙师的美拍得如此感同身受?

《浙里时光》背后的创作者

与浙师又有怎样的情缘?


他是地地道道的理科生

经常是宿舍、实验室两点一线

脱下白大褂的他却有一颗文艺的心

他拍摄浙师大首部风光延时摄影作品《浙里时光》

是老师同学们眼中的诗人、才子

他是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研究生王佳

却常被笑称为"物电学院摄影系中文专业" 研究生



他热爱摄影,拍摄并剪辑了《浙里时光》。在师大七年,有太多的回忆值得珍藏,他把师大最美的样子都装进了相机。



“我常常去蹭人文学院的课,平时没事就喜欢写写诗,拍拍照。”作为北山诗社的社长,王佳在校期间,与北山诗社的成员和老师一起创作了著名的“浙师八景”。个人作品有《春日八咏公园探青》《即景》《夏日傍晚》《北窗书斋》《故乡老家》等。




从零到一,用镜头记录浙里时光

 

王佳与摄影的缘分是在师大开启的。“如果不是在师大学习生活,我可能也不会接触摄影。”王佳说。最开始王佳对摄影一窍不通,因为在校党员之家任职,偶然在一次活动中接触了摄影,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。

 


王佳在本科时喜欢绕着校园骑行。在自行车上,王佳看到了师大许多独特的风景。“我想用我的独特视角呈现我眼中的师大。”他说道。在自行车上萌生的小小念头就这样,一点一点在王佳心中生长。北山的雨后云雾,夏天的晚霞,师大七年遇到的各色各样的人,这些都是王佳想用相机记录的师大美景。

 


《浙里时光》的拍摄从2016年6月开始。两年半的时间,按下近十万次快门,选出14500张照片,最终浓缩成580秒的短片。

 


拍摄过程并不那么顺利。首先是设备,王佳坦言:“当时的摄影器材不够好,拍摄的画面,无论是色彩还是光线,都有点差强人意。”前期不足,后期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处理,这一度让王佳很是苦恼。



 然后是时间。拍延时多是固定机位,但如果中途遇到任何干扰,都得推翻重来。在拍摄过程中,有路人会出于好奇走近看一眼相机。这种不可避免的小插曲,常常会让本来只需要拍摄一小时的素材拍上一整个上午。“拍好作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,缺一不可。”王佳说。



最后是技术。延时素材处理很繁琐,对电脑设备要求很高。为了剪辑,王佳把自己的CPU、电脑主板和内存都进行了升级。不仅如此,由于王佳之前没接触过剪辑,调色、配乐都得从头学起,这也让王佳结识了不少文传学院的同学。“在他们身上,我看到了对摄影艺术的热爱,这也让我深受感染。"王佳说。

 


尽管拍摄困难重重,但王佳依旧乐此不疲。拍摄《浙里时光》也是重新发现师大美的一个过程。七月份的一个晚上,王佳拿着相机去拍摄文化广场的银河。当时台风天刚过,天气晴朗,天空格外清澈,银河若隐若现。王佳直言:“那天一直拍到凌晨三点,兴奋到睡意全无,也很享受那一刻。让我觉得我们浙师大实在很美。”
 

  

毕业后的王佳,即使工作繁忙,也没有忘记“老本行”。一空下来,就会拿起相机。“我想通过镜头展现自己生活小城的一些风貌。”王佳说。


聊到拍摄视频的小技巧,王佳说:“视频的拍摄,其实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活儿。不管是配乐还是调色,当你实践多了,看到美景在镜头中呈现出来的画面,你自然会想到用什么色彩去还原它的美。”

 



谈及新作品的拍摄,王佳称自己虽然工作繁忙,但只要要有时间就会拿起相机。他也表示自己很想拍一部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延时作品。



从糙到精,与诗歌的奇妙缘分


王佳自高中就对文学很感兴趣,喜欢写一些散文诗歌,多为现代诗。后来上了大学,在偶然逛博客时,发现了旧体诗词的魅力。“旧体诗词它本身短小,很精简,语句非常明亮,很适合喜欢文学的理科生去创作。”王佳说。于是王佳开始慢慢摸索着创作,最初的时候写作没有规范,不成章法。后来通过不断地学习,翻阅书籍,去人文学院蹭课,创作渐渐有了章法,写的诗作也渐入佳境。“诗歌让我脱离了低级趣味,写诗过程中我会不断地反省自己,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是怎么样的,大学应该是怎么样的。”王佳坦言。


自嘲  

枕边听雨到三更,往事无端沥沥鸣。

几度惜花非少恨,半生误我是多情。

肯持拙笔涂鸦字,难付冰心为薄名。

忍看大千春渐老,空空弹铗道征程。


故乡老家

老门久锁几曾开,阶石青青爬藓苔。

墙上红联退颜色,床头木牖积尘埃。

花香有蜜蜂相竞,屋陋无名客不来。

惟那四时风与月,年年依旧入窗台



王佳部分诗作


基于对诗歌的兴趣,王佳创立了北山诗社。在北山诗社,王佳结识了一群有共同爱好的老师和同学,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道。北山诗社活动最多的就是诗词接龙,上一个人写的一首诗,下一个人用上一个人最后一句诗作为开头,以此类推,最多的时候能写五六十首。北山诗社的诗不仅在学校官微发表,还被装订成册。他们有自己的刊物,每年都会出一本诗歌合集。



即景

清明前后雨常听,时有春雷次第鸣。

日色书中不知晚,过窗风已一程程。


 夏日傍晚

苍烟暮色晚霞红,青草荷塘杨柳风。

万点蝉鸣千树外,彩云扶月出山东。


王佳部分诗作


在师大的几年王佳创作了近400首诗作,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师大的。师大的美景,在师大生活的点滴,都被他字字句句斟酌,写进一首首诗作里。


“师大成就了我,让这些爱好成为了我生命里的一部分。”王佳说。



师大七年,比风景更美的是良师


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,王佳在师大度过了七年时光。谈及大学生涯里对自己帮助良多的老师,王佳像打开了话匣。

本科时期,王佳对班主任李老师记忆深刻。王佳初入大学时,没有特别明确的人生目标,李老师就定期找王佳谈话。“他本人非常和蔼可亲,也对我们十分负责,每年每学期都有好几次班会,而且每年的圣诞节和元旦节都会和大家一起开一个晚会。”王佳直言,李老师就像一个老父亲一样,对他的关怀无微不至。毕业后,李老师依旧会给王佳很多建议。不论是考研还是工作选择,李老师都会十分认真地给王佳做参考。



 地理环境学院的陈志文老师是北山诗社的导师。王佳经常在博客上看他写的诗词。陈志文教会了王佳诗歌的格律,经常带社员们去参加市里面的一些活动,做一些讲座,去北山,去鹿田书院采风。“可以说,陈志文老师是我诗歌路上的引路人。”

 


王佳读研之后的导师是黄仕华。“黄老师非常尽职尽责。”王佳说。“很多课题他都亲自把关,然后有问题的话他会跟我一起讨论、开组会等等。”

 


现在的王佳是一名LED芯片研发工程师。谈及未来他说,“一方面是好好工作,另外一方面是希望有时间有机会去看看真正的星辰和大海,去看西藏的星空,去看看国外的,如冰岛的极光,这都是我一直心向往之的地方。”



寄语学弟学妹


不用惧怕选择,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成长。尽管去经历自己的选择,不要听很多别人讲过的道理,你只管去经历,经历之后你会懂得。自己亲身经历所领会的一些感悟,一些道理,比听别人对你讲的要更加深刻,更加重要。


当我们遇到一些未知的事物,前辈的看法、经验固然重要,但你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,如果只听别人的经验,自己不去亲身体验的话,可能会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东西。


编辑|林慧贞

文字| 周嘉灵 林慧贞

动图制作|梁莺

图片由本人提供

责任编辑|赵菡婧

 

 

往期回顾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为优秀的小哥哥点亮在看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